高科技医疗造福昆明城乡_云南看点_社会频道_云南网

原标题:高科技医疗造福昆明城乡

达芬奇机器人手术在昆医大附二院常态开展。记者孟祝斌摄

机器人站上手术台、人工心脏来救命、3D打印骨科神器……近年来,科技不断进步,昆明在医疗技术领域创新应用不断,以往在科幻片里才能看到的桥段,越来越多地走进寻常百姓的生活,为群众健康带来更精准的治疗,未来医疗发展让人憧憬无限。

达芬奇变得“不稀奇”

2015年11月23日,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甘美医院引进了云南省首台达芬奇手术机器人,时任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院长李立,率先在全省操作达芬奇机器人完成首例手术。这在当时是令业界和患者瞩目的创举。

从此,达芬奇机器人陆续站上多家医院手术台,昆明先后引进了不断迭代升级的达芬奇机器人,发挥着精准手术治疗作用。其中,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引进的是云南省首台第四代达芬奇机器人Xi手术系统。今年8月8日,该院泌尿外科二病区李志鹏团队,成功为一名出生41天的婴儿完成达芬奇机器人辅助下肾盂输尿管成型术,这是云南省达芬奇机器人小儿泌尿外科手术中年龄最小的患者。当然,它也曾为98岁高龄老者做过手术。

盘龙区59岁的患者蒋辉,也是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的受益者。他选择达芬奇机器人做直肠癌手术,才用了1个多小时就完成了手术,风险降低不少,恢复期缩短到1周内。

从第一代达芬奇机器人,到顶配双医生控制台及一体联动床配置的第四代达芬奇机器人,达芬奇机器人已伴随了昆明人7年。医生和患者很喜欢这个“朋友”:它有10倍以上的高清立体3D放大视野,540°空间灵活穿行的机械臂和防震颤过滤系统,仿佛帮医生变了个“缩小法术”,进入患者体内的手术区域进行操作,让手术稳、准、快。

“医生+机器人”的模式逐步突破诸多传统外科手术中的操作局限,解决了不少高难度手术问题,提高了手术精准度。截至目前,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完成612例达芬奇机器人手术,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累计突破600例达芬奇机器人手术,云南省肿瘤医院完成122例达芬奇机器人手术……除了达芬奇手术机器人,治疗神经外科疾病、白内障、口腔等细分赛道的智能手术机器人,也逐步落地昆明。

植入全球最小人工心脏

人工心脏一直被称为“医疗器械皇冠上的宝石”,普通人曾可望不可即。近日,昆明一名终末期心衰患者李女士,安装上了全球最小的磁悬浮人工心脏。

11月24日,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院长、云南省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总院长胡盛寿院士带领京昆专家团队,把一枚重量仅90克的人工心脏,稳稳地放入李女士的心包腔内。这个装置一边接到心脏,一边接到血管。有了这个人工心脏后,能代替患者原本的心脏功能,将血液送到机械泵,机械泵再对血液进一步加压,然后送到动脉血管。

术后,医护人员结合监测数据不断调整人工心脏转速,形成良好的血液循环。目前,李女士各项指标良好。

此次手术所用的人工心脏,是我国自主研发的Corheart6植入式左心室辅助系统,也是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三代磁悬浮植入式心室辅助系统。

人工心脏植入手术,是目前难度最大的心脏手术之一,考验医院综合实力与技术水平。李女士的此次手术,标志着云南省阜外医院实现诊疗技术水平与医科院阜外医院的同质化发展,走在了国内先进行列。

骨科“神器”昆明原创

除了引进来的新技术,昆明原创的医疗技术,也通过成果转化走出去。

在昆明市延安医院,有一个国内医疗机构中唯一的骨科器械研发与转化工作室,这里正在进行云南省内独家结合3D打印,开展内固定技术创新研发和临床应用。医生们脑洞大开,变身设计师、工程师,通过构图、设计,进行理工科式的建模思考。

目前国内外适应证最广的骨科内固定器——“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在这个工作室诞生。所谓内固定,骨科医生手术所用的钢板、螺丝、铁丝等,都属于这一范畴。人有高矮胖瘦之分,骨骼也不尽相同。昆明市延安医院骨科的内固定技术相当于一个普遍适配的“神器”,既能普遍适配,还能个性化使用。该技术在内固定器械的研制和应用方面处于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水平,获国家等各级专利26项,成果临床转化6项。巴基斯坦、泰国、土耳其、印度以及部分南美国家都有使用此项发明。

12岁的患儿元宝(化名)被发现脊柱侧弯1年,来医院拍摄脊柱全长片后确诊,剃刀背明显。患者年龄较小,侧弯度未达到手术指征,医生和家长首选保守治疗。

昆明市延安医院骨科利用数字骨科创新与转化技术中心现有的人体扫描、3D打印技术,为元宝量身定制支具。支具采用高科技材料,用3D技术打印出来,元宝佩戴该支具并不影响日常生活运动,且轻便透气、个性化定制,宽松外套即可掩饰。佩戴支具后,元宝明显矫正了身形。

昆明市延安医院骨科主任熊鹰介绍,该院内固定技术已经走到了精准医疗的阶段,骨科医生的工作方式和人才培养也发生了巨大转变。对于疑难复杂手术,可以使用3D打印技术实物还原模拟,甚至带来新的技术发明,让患者在术前就能在数字设备上看到自己即将经历的手术过程。

科技福利延伸到乡村

城市里的医疗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健康福利的触角也延伸到乡村。

在离昆明180多公里的东川区乌龙镇,医生拎着6台平板电脑进村入户,就能搭建起一个含B超、心电图的智慧体检室。在村里,智慧化疫苗接种系统让村民疫苗接种过程变得井然有序,更加安全。

近日一大早,乌龙镇卫生院公卫科7名医护人员拎着平板电脑、体重秤、B超探头等智慧体检系统设备,开着车直奔大村卫生室。6台平板电脑依次摆在桌子上,第一台负责签到,第二台负责B超,第三台负责心电图……不到3分钟,一个小型智慧体检中心搭建好了。平板电脑插上一个B超高清探头,就是一台便携式B超机,放在包里挎着就进村入户了。

村民刘桂兰来到签到台,工作人员王祖英录入身份证后,把摄像头对着刘桂兰拍照识别签到,打印机打印出体检二维码。拿着二维码,只用10分钟,她就完成了7个体检项目。刘桂兰说:“量身高、测体重的那个体重秤会讲话、测体温,真稀奇。”

今年3月起,东川区碧谷街道中心卫生院、乌龙镇卫生院、因民镇卫生院等6家卫生院率先使用智慧体检系统。数十名乡村医生奔忙在乡村小路上,已为上万名村民提供智慧化体检服务。医疗科技来到村里,疫苗入库出库都实现了智慧化管理,还为接种者建立了留观档案。

创新不竭,动力不止。科技创新成果不仅为昆明基层医护人员减负,还不断提升诊疗服务水平,让高端且实用的科技精准地落实到群众的医疗保障上,让老百姓更有幸福感。(廖晶蓉 黄河清 徐婕)